ニュース

2025 年 8 月 14 日,浙江大学胡凌飞、徐建明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题为: Linalool-triggered plant-soil feedback drives defense adaptation ...
据研究团队介绍,无创智能肾病诊断系统还可预测慢性肾脏病患者在未来5年内发生肾脏病终点事件的风险,且预测性能表现良好。这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随访与管理策略,提前识别高风险人群,强化干预,降低不良结局发生的可能性。
当提及癌症,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失控的细胞增殖、巨大的肿瘤以及化疗带来的种种副作用。然而,在癌症的阴影之下,潜藏着一个更为隐秘却同样致命的“杀手”——癌症恶病质 (Cancer-Associated Cachexia, CAC)。这并非简单的 ...
2025 年 8 月 13 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线了 17 篇论文,其中 6 篇来自华人学者(包括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论文)。 8 月 13 ...
该研究首次发现,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膜电位状态是毛发再生的关键调控因素:超极化促进毛发生长,而去极化则抑制毛发生长。在先天性多毛症患者中,染色体构象变化导致 KCNJ2 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特异性上调。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KCNJ2 的上调引起膜电位超极化,从而通过降低细胞内钙浓度增强 Wnt 信号响应,最终促进毛发再生。此外,KCNJ2 ...
回望细胞疗法的发展史,T细胞疗法自2006年首次进入临床试验以来,已经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光辉历程。相比之下,B细胞疗法的发展似乎慢了半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去缺乏高效、安全的基因递送技术和优化的B细胞体外培养方案。
现有的研究表明,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比如运动、间歇性禁食)可以在损伤发生前“预激活”小鼠DRG感觉神经元的修复能力,并通过多种机制增强神经或脊髓损伤后的再生,这些信号通路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
研究团队首先应用混合效应回归模型来考察绿地与非传染性疾病相关死亡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的关联,然后利用比较风险评估方法来量化可预防的疾病负担和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结果显示,绿地面积越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越低。
研究团队使用山中因子对来自 96 岁老人的皮肤细胞进行了重编程,并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追踪了重编程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细胞真正开始向干细胞逆转之前,有一个短暂的“部分重编程”阶段。在这个阶段,驱动“间充质漂移”的关键基因(例如 SNAI1、TWIST1、ZEB1、ZEB2)和促纤维化的 TGF-β ...
当我们尽情享受美食时,很少会想到自己的 免疫 系统正在像一位严苛的“质检员”,对每一种进入体内的食物分子进行盘查。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过程悄无声息。但对于全球数亿 食物过敏 患者而言,这套“质检系统”可能随时“拉响警报”,引发一场从皮肤瘙痒到呼吸困难 ...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报告了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DC)特异性表达的脱氧核糖核酸酶 DNASE1L3 与癌症患者接受抗 PD-1/PD-L1 治疗的良好预后呈正相关。
研究团队表示,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许多差异,除了急性肾损伤以外,女性相比于男性更不易患心脏病、中风等疾病,女性还普遍更长寿,而这项研究将铁死亡至于性别差异的焦点,可能具有超出肾脏疾病范畴的影响。